当今世界,纸,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离开的日用品,人均纸张消费量,更成为衡量某国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。然而,纸的问世,却与中华民族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。
墨锭属于文房四宝之一,近年来,随着收藏门类的增多,曾是文人墨客必备品的墨锭,也被不少藏家关注,尤其是的明、清老墨,收藏价值正连年升温。
砚和笔,墨的诞生好比是孪生兄弟,几乎是同时出生,互相联系,互相影响,互相促进的。它们发端于新石器时代晚期,成形于商周,成长发展于秦汉,兴盛于唐宋,明清为其鼎盛时期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它们正渐渐地成为实用而精美的艺术品,在各个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特色,并产生了一些光耀古今的代表人物及艺术作品。
中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,山东的紫金石砚和龟石砚,大汶口一带的燕子石砚,即墨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,蓬莱的砣矶石砚,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,曲阜的尼山石砚,河南济源的天坛(盘古)砚,安徽宿县的乐石砚,江西修水的赭砚,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,四川合川的嘉岭峡石砚,甘肃嘉峪关的嘉峪石砚,宁夏,青海的贺兰石砚,浙江江山的西砚,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。但自唐代起,端砚,歙砚,洮砚,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。澄泥砚属陶,其余四砚皆为石砚。
砚在中国已有久远的历史,是文房四宝之一,汉代刘熙《释名》说:“砚,研也,研墨使和濡也。”可见在秦汉时,研墨的砚已经产生,从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,砚台早是从研磨器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。这种研磨器,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。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棒中,磨盘带有槽臼,槽臼内还残存着研磨过颜料的痕迹。砚在历史比笔、墨、纸都长,传世的古砚也多。在安阳殷墟妇好墓和洛阳西周墓中,均出土有调色器。这些研磨器和调色器,可算是砚的鼻祖了。
“文房四宝”指纸、墨、笔、砚四类书画用具,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识。但“文房四宝”一辞源自何者?源起何时?却尚有未尽之解。比如《辞海》“文房四宝”辞目的说法,便是如此:“旧时对纸、墨、笔、砚四种文具的统称。文房谓书房,北宋苏易简着《文房四谱》,一名《文房四宝谱》,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。”
文房四宝(纸、墨、笔、砚)及文房用品用具,绚丽多彩、技艺精湛、功能奇特,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,被称誉为国之瑰宝。之所以称“宝”,主要体现在它具有历史、实用、艺术、收藏与珍品价值。
文房四宝,旧时对纸、墨、笔、砚四种文具的统称。砚台,别名润色先生,文房四宝中能传世久的一宝。文房谓书房。北宋苏易简著《文房四谱》,一名《文房四宝谱》,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。这些文具,制作历史悠久,品类繁多,历代都有的制品和艺人。
版权所有©:泉州市依和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业务洽谈:0595-82993232QQ:7993232 备案号: 闽ICP备17008176号-1 技术支持:铭扬网络